开创者,千古唯一,统一华夏就足以称得上德兼三皇,功盖五帝了。历史从来没有偶然性,没有秦始皇,那楚始皇,齐始皇要等多少年后呢,大概率也就不会有了,家国不统,韩信无出头之日。山河不一,刘邦无崛起之时。无始皇帝,大概率就是项羽打爆所有七国,然后继续分封,继续战乱,然后无休止的进行下去,又因为文字,语言,历史文化不同加上家国仇恨,八成以上就如同欧洲一样散了。感恩人文始祖,三皇五帝带我们过了那段茹毛饮血的时光,让我们的文明得以成型。感恩秦皇汉武,唐宗明祖使我们家国统一,驱除鞑虏,变大变强。我国历史上,可得大帝名号的不少,甚至算半个千古一帝的也有朱棣一人,但真正意义上的千古一帝只此四人,而开创者,永远排在第一位。
是是非非李鸿章,清末唯一能够替清政府出面和各个列强国家谈判的只有李鸿章,签下各种不平等条约的也是李鸿章,很多人说他就是清朝最大的卖国贼。
2009年有一部纪录片重新讲述了李鸿章,也对他的“卖国”行为进行了另一番解读,逐渐有了不同的声音响起:李鸿章是不得已而为之。
李鸿章究竟是不是卖国贼?这个清末重要的政治家死后尸骨为何被破坏?据说他发了国难财,那又为何死后的陪葬品连小偷都不愿光临?
一、
李鸿章的家庭背景
在24岁那年,李鸿章中了进士,之后拜曾国藩为师,步步高升,开启了自己仕途的高光时代。李氏其实并不是望族,之前一直都只是普通的农民,到了李鸿章高祖时期,通过勤俭持家才终于有了二顷薄田,之后开始注重教育,督促子孙都要努力读书,一直到李鸿章的父亲才考中进士,慢慢向官场发展。
李鸿章从小就非常聪明,六岁开始上私塾,17岁中秀才,后来在父亲的安排下到京城参加乡试,没多久就中了进士,进入翰林院工作。
在考中进士前,李鸿章就凭借父亲的官贴拜见了曾国藩,之后被曾国藩收入门下,成为曾国藩重要的幕僚之一,在跟随曾国藩的这段时间,李鸿章可以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吸收了曾国藩很多思想精髓,为他以后的从政生涯带来了极大的帮助。
二、
事业转机
李鸿章原本只是一个依附在曾国藩门下的小官,是如何鲤鱼跃龙门,引起了慈禧等重要人士的关注呢?
曾国藩组建了湘军,用来镇压太平军,期间,由于太平军数量急剧增长,光绪帝也让一些官员回乡办团练,李鸿章的父亲就在其中。
李鸿章跟随父亲回乡一共进行了长达5年的团练,这期间作为文人出身的李鸿章第一次带兵打仗,5年的历练让他明白了领兵打仗万万不可急躁,不可急功近利的道理,之后在成为曾国藩湘军幕僚时期提供了很大帮助。
在曾国藩府上做幕僚期间,李鸿章迅速成长,这里面也有曾国藩有意的栽培,每每李鸿章开始吹嘘的时候,曾国藩就派出湘军中牙尖嘴利的大臣和他打嘴炮;当李鸿章偷懒不起床的时候,曾国藩就自己早起将他叫来商讨事务。
就这样,李鸿章原本性子当中的惰性、年少得志的猖狂被消磨殆尽,剩下的只有冷静、果断、从容。后来曾国藩每每碰到一时无法做决断的事,只要李鸿章在,三言两语就能给出答案,并且说服曾国藩接受。
曾国藩和李鸿章之间出现重大矛盾,是由于曾国藩的刚愎自用,一定要坚持启用李元度去防守徽州,李鸿章坚决反对,因为李元度并不是将才,而且如果兵败了,又要被人往朝廷上参一本,实在划不来。
但是曾国藩不肯听从李鸿章的意思,让李鸿章萌生了去意。之后朝廷让李鸿章组建淮军,询问李鸿章意见,李鸿章迫不及待的答应了。之前5年的团练经验,让李鸿章在招募淮军时如鱼得水,将军队管理得很好,并且在之后的平叛太平军战役中,淮军起了重要作用,收复了好几个城市。
|